上週六帶著花寶到玩具反斗城閒晃,就看到大約3歲左右的孩子,對著爸媽為了玩具而表演一哭二鬧(沒有三啊~)的戲碼.
就想到有次澤爸到公司行號做親子演講,演講完後有位媽媽前來詢問,同樣也是關於孩子會為了辦到目的而大聲哭鬧的狀況.
我告訴這媽媽三個要點『規範的建立』、『溫柔的堅持』、『提前的告知』.
以買玩具為例,可不可以買玩具、何時可以買玩具等『規範的建立』,絕對是父母所決定的,也必須與可溝通的孩子講清楚,當然~父母本身切忌隨意地、看心情般的修改界線,這樣孩子反而會無所適從或是用更強烈的哭鬧來衝撞,只因為上次就成功啦.
就因為如此,只有用『溫柔的堅持』才可以明確的告知那凡事在試探父母底線的孩子,傳遞「我的規範是不會動搖」的訊息給孩子,多練習幾次,孩子會知道哭鬧絕對是無用的.
然而,很多時候這種親子衝突是可以先做預防的.假使我們已經知道孩子的個性會如此,那其實再去看玩具之前,其實可以先與孩子做『提前的告知』.「等一下我們要去玩具店,但~我們只是去看,沒有買喔.」先與孩子打預防針,相信會降低許多衝突的發生呢.
當然~如果在多人注意的當下,孩子發生了哭鬧,就如同我在玩具反斗城看到的,要先做的,就是『帶離現場』,找個不被注意的環境,讓孩子發洩,如此,父母才會不被影響,以及孩子才找不到救兵,可以專心與孩子好好的溝通溝通~嘿嘿嘿嘿.